1推进理论与技术研究所
推进理论与技术研究所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弯扭叶片三维理论及其三维设计方法研究。弯扭叶片被国内外同行称为第三代叶片,已成为叶轮机械设计的“制高点技术”,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公认。在弯扭叶片研究领域内,研究所不仅形成了完整的弯扭叶片全三维设计体系,而且将弯扭叶片成功地应用于液体火箭/航空/巡航导弹发动机、舰用汽轮机及国产全部5种类型的大型汽轮机中,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
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还获得国家教委、航天部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在弯扭叶片研究方向上科研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燃烧工程研究所
燃烧工程研究所先后承担包括国家863、973、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十项,获得纵向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所研发的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
3航空航天热物理研究所
热物理所从事热辐射特性与传输、辐射流体力学、热辐射物性的第一性原理、空间光学系统杂光分析与抑制、太阳能多光谱利用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军口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作为唯一完成单位,“红外热辐射光谱特性与传输机理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度)。作为核心支撑单位,“热辐射传输与流动控制”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学术带头人为谈和平),并于2004年获得持续立项资助。
4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所
先进动力技术研究所密切结合国家的重大技术需求,在空天科技创新平台框架下与航天3院31所,五院502所建立联合实验室,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探索一代、国防基础科研、863、航天两大集团等多方面的资助。近五年来,完成科研项目70余项,总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论文SCI收录150余篇、EI收录200余篇,获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6项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第二代等离子发动机样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有:流体机械水力设计及动力学仿真;液力调速与驱动技术应用研究;液压元件及控制系统研究;添加剂湍流减阻流动与换热;粘弹性流体微尺度流动与换热;粘弹性非牛顿流体力学;复杂流体气液两相流。
研究所现有多个实验装置:水泵性能试验台;调速型液力偶合器风机综合性能试验台;液力加载试验台、液压直驱控制试验台;PIV综合试验台;添加剂减阻节能试验台;微尺度流动控制试验台;超空泡流动发生试验台等。
研究所近3年来,科研经费共计1400余万元。近5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18篇,EI检索35篇。
6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
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在能源高效洁净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多相流机理及应用研究、强化换热机理及高效换热器、固体物及有机废液的低污染处理技术、再生能源及中低温热能的梯级利用、新式热力系统/制冷系统及不可逆热力学研究、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脉动燃烧及富氧点火和燃烧技术等。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发表学术文章被SCI/EI收录260余篇,授权专利20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1项。Huilin-Gidaspow模型(2003)被著名商业软件ANSYS14.0收录。陆慧林教授指导的博士生王淑彦、何玉荣分获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工程热力学》教材获“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7工业电子技术研究所
工业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庆超教授(博导),省级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化工过程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主要从事大型石油化工过程自动化成套设备工程应用,和复杂化工系统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
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1项、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效益奖1项、黑龙江省振兴经济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已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其成果被中石油所属多家大型企业广泛应用,大量成功投入实际生产运行,经济效益显著。完成并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SCI、EI收录五十余篇。
8核能工程研究中心
2007年,按照国防科工委的要求,yl6809永利官网参加了国防特色目录内紧缺本科专业的申报,所申报的核反应堆工程、核物理、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全部获批。其中,核物理、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设在理学院,核反应堆工程专业设在yl6809永利官网。yl6809永利官网先后有2006级的4位员工和2007级的7位员工调至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学习,2008年开始列入招生计划并招收22名员工。为方便核反应堆工程专业的教学管理,成立了核能工程研究中心。
核能工程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验等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员工日常管理,承担核方面的科研等。
9发动机气体动力研究中心
发动机气体动力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气动中心”)以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为主干,同时在军、民两个应用领域拓展研究方向。2014年初,气动中心牵手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
目前气动中心将研究领域定位于对国家军事安全具有战略影响的航空发动机、导弹用发动机、舰船发动机以及在国家能源发展与能源安全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燃气轮机上。研究方向涉及涡轮、压气机以及CFD等三个领域,其中以弯扭叶片为核心的气冷涡轮三维流动控制与分层优化设计技术、高效冷却结构计算分析系统与设计技术等两个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涡轮领域的研究方向:气冷涡轮三维流动控制与分层优化设计技术、高效冷却结构计算分析系统与设计技术。压气机领域的研究方向:高效/高负荷压气机流动控制机理与设计技术、压气机通流三维优化与设计技术。CFD领域的研究方向:叶轮机械高精度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发动机气体动力研究中心成果应用
10动力机械减振降噪技术研究所
研究方向一: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研究所从事故障诊断研究三十年,参加国家多个“五年”规划项目,涉及电站汽轮发电机组,导弹、飞机及火箭发动机,直升机及舰船动力装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国防科工委科技三等奖一项,原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原机械部科学技术一等奖二项,石化总公司三等奖一项,开发了大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系统。
研究方向二:转子动力学。研究所从事转子动力学研究五十多年,涉及电站汽轮发电机组,航空、导弹涡喷涡扇发动机,液体火箭发动机及舰船蒸汽、燃气动力装置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原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子动力学分析软件。
研究方向三: 超高速箔片轴承设计及特性研究。高速箔片轴承是世界范围内争先发展的技术。该领域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及航天研究所的资助,具备箔片轴承的设计、制造及实验能力。
研究方向四:流固耦合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针对动力机械中广泛存在的流固耦合振动噪声问题,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工作,涵盖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旋转冲压发动机、高超声速飞行器舵伺服机构及舰船柔性舵等。
11本科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中心是在原流体力学、热工技术基础实验室及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专业实验室基础上合并成立的,为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技术基础课及燃烧学、空气动力学、热动机械测试技术等专业基础平台课开设26项实验;六个专业方向28项专业实验,归属实验中心管理,由学院下属各科研所开课。
中心主持和参加的教学改革项目获省级高等公司产品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校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参加的课程建设获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精品课程2门,校优秀课程2门;中心所属流体力学实验室是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与公司力学实验中心合作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2年12月,中心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动力实验教学中心。
12《节能技术》杂志
《节能技术》杂志是1983年由国防科工委批准创办的技术理论与应用综合类刊物,颁发了全国统一刊号(CN23-1302/TK)。1991年获中国国家中心、国际连续出版物刊号(ISSN 1002-6339),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发行和订阅(代号14-110)。
《节能技术》杂志由办刊之初的48页扩为96页,成为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评价与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1992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为动力工程类核心期刊,1995年全文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节能技术》还荣获黑龙江省优秀期刊奖、黑龙江省读者喜爱期刊奖、国防科工委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编辑学会全国能源刊物专业委员会优秀期刊三等奖、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奖等奖项。
2012年,《节能技术》通过了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核心期刊认证,中国期刊协会、武汉大学期刊评价认证中心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认证,清华大学(同方知网)核心期刊认证。同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在2012年版核心期刊引证报告中,《节能技术》核心版影响因子0.382,扩刊版影响因子0.573,增长72%。2013年,核心版影响因子提高到0.496,扩刊版影响因子提高到0.847。2014年,核心版影响因子提高到0.695,扩刊版影响因子提高到0.993。
部分科学研究获奖
序号 | 奖励类别 | 项目名称 | 证书编号 | 完成人 | 获奖年度 | 获奖等级 | 参与单位数目 |
1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高性能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技术 | 2015-F-308-2-02-R01 | 李争起、陈智超、孙锐、曾令艳、方占岭、秦裕琨 | 2015 | 二等奖 | 5(2) |
2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 | (内部公布) | 2015-2011 | 鲍文、崔涛、常军涛、秦江、周伟星、于达仁、唐井峰、牛文玉 | 2015 | 一等奖 | 1 |
3 | 国防奖 | ***多尺度分析技术 | 2015GFFMJ2013 | 谈和平、夏新林、董士奎、齐宏、帅永、孙创 | 2015 | 二等奖 | 1 |
4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 | 复杂流体湍流流动与换热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 | 2014-006 | 李凤臣、宇波、魏进家、王艺、蔡伟华 | 2014 | 一等奖 | 3 |
5 | 黑龙江省科技发明奖 | 多次分级中心给粉旋流煤粉高效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 2014-016 | 李争起、陈智超、孙锐、曾令艳、方占岭、孙绍增、朱群益、刘辉、代东、赵明羽、遆曙光、李松、陈力哲、宋民航 | 2014 | 一等奖 | 1 |
6 | 黑龙江省技术发明奖 | 抗极端环境的氧化物多光谱光学薄膜技术 | 2014-020 | 朱嘉琦、代兵、何玉荣、刘星、杨磊、雷沛、颜培刚、李珺、刘元春、汪新智 | 2014 | 一等奖 | 1 |
7 | 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 | 1000MW超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研制、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 | * | 谢云、张东晓、李振中,陈祖茂、方宇、吴少华、刘万里、李其浩 | 2014 | 一等奖 | ? |
8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 | 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装置循环及性能优化方法 | 2014-301 | 鲍文、秦江、常军涛、刘金福、于达仁 | 2014 | 二等奖 | 1 |
9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 | 稠密气固两相流相间作用机理与颗粒动理学研究 | 2011-058 | 陆慧林、王淑彦、刘国栋、何玉荣、刘欢鹏、尹丽洁 | 2014 | 二等奖 | 3 |
10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弯扭叶片关键技术研究及在大型汽轮机中的工程应用 |
| 王仲奇、王松涛等 | 2010 | 二等奖 |
|
11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 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 孙绍增、孙锐等 | 2010 | 一等奖 |
|
12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 弯扭叶片与流场性能优化理论在大型汽轮机中的应用 |
| 王仲奇、王松涛等 | 2009 | 一等奖 |
|